近年来,二手烟暴露引发的母婴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烟草使用和暴露会导致低出生体重、早产、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这反映的是家庭环境对孕期健康的重要影响。
今年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南宁市正式启动“全家无烟 宝宝健康”控烟行动——“妈妈怀胎 爸爸戒烟”家庭戒烟公益项目,通过创新模式与科学干预,探索家庭控烟新路径。该项目由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承接,也是该院对承接的“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子项目——南宁市区域母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进行的延伸探索。
个体到家庭:控烟戒烟第一责任回归
“每一次产检,医生都反复叮嘱我远离二手烟,但丈夫多年的烟瘾实在难戒。”日前,怀孕28周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对此忧心忡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吸烟家庭并非个例。目前,传统控烟工作多聚焦于个体,而忽视了对吸烟家庭的干预。
展开剩余75%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引导男性家庭成员学习婴儿护理技巧。 (医院供图)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副主任护师宋庆华介绍,他们在日常诊疗和调研中发现,家庭吸烟群体主要集中在男性。在产检过程中,不少陪同孕妇前来的准爸爸等男性家属身上都有烟味。为此,医护人员总是耐心为他们讲解二手烟暴露对孕妇和胎儿的潜在危害,“研究表明,家庭其他成员每天吸5支烟,相当于宝宝每天吸1支烟”。
家庭干预是戒烟的重要一环。今年,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承办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项目“全家无烟 宝宝健康”——控烟行动,推出“妈妈怀胎 爸爸戒烟”家庭戒烟公益项目,计划邀请300组家庭参与。
“三位一体”:创新模式构建戒烟体系
与过去的戒烟项目不同,“全家无烟 宝宝健康”家庭戒烟公益项目创新打造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戒烟模式。
在个人层面,该公益项目依托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科普专家库,为参与者提供定制化的戒烟方案。“我们请参与的家庭填写调查表,结合各家庭中吸烟者的烟龄、每日吸烟量、成瘾程度等因素,综合运用心理疏导、药物辅助、行为替代等多种方法,帮助他们科学控烟。”宋庆华介绍。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举办“全家无烟 宝宝健康”父亲节健康科普活动。 (医院供图)
在家庭层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微信群,邀请孕妇、爸爸、外公、爷爷等家庭成员加入,医护人员不定期在群里分享戒烟、控烟小知识,鼓励家庭成员晒出控烟日程、控烟小妙招等,引导家庭成员运用内部监督、鼓励支持等方法控烟。每次看到群里各家庭成员分享控烟心得,宋庆华和同事都备受鼓舞、耐心倾听,并肯定和鼓励这些有进步的“烟民爸爸”。
此次公益项目还实行随访制度,医护人员对家庭成员的吸烟史进行摸底,按照不同情况将各吸烟家庭分为红标、黄标、绿标3个等级,其中红标家庭为重点随访家庭,医护人员每周随访并根据家庭成员控烟表现、控烟后身体变化等反馈情况,对控烟、戒烟方案进行调整等。
在社会层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联合社区、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起线上线下紧密互联的综合戒烟服务网络。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提供戒烟知识科普、在线咨询、打卡激励等服务;线下在社区设立戒烟服务点,开展健康讲座、一对一辅导等,确保戒烟服务触手可及。
多方联动:凝聚控烟强大合力
该公益项目进行半个多月后,医护人员注意到,许多家庭已发生欣喜变化。有的家庭成员从一天抽半包烟转变为一天只抽一支烟;有的家庭成员从习惯在屋里吸烟变为主动到户外专门区域吸烟;有的家庭成员反映,原来满身、满口的烟味,控烟后身体感觉很“轻”“新”;还有反映“咳嗽少了,呼吸顺畅多了”……这些变化表明该公益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确保该公益项目顺利推进,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抽调医护团队、心理咨询师等负责科普宣传与活动组织工作,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推出阶梯式激励机制,如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产检优惠包、无烟家庭勋章、产科VIP金卡等奖励,以鼓励更多家庭参与家庭戒烟公益项目。
宋庆华介绍,在实践中医护人员不断优化工作策略。刚开始,他们的宣传重点对象是孕妈妈,但工作中发现,孕妈妈往往是家庭控烟、戒烟的第一支持者,而爸爸们才是家庭里的主要吸烟者。于是,他们将宣传重点转向男性家庭成员——“烟民”爸爸、“烟民”爷爷、“烟民”外公等。通过戒烟宣传帮助他们建立“个体戒烟——家庭监督支持”心理认知,增强他们对控烟重要性的理解,提升男性家庭成员戒烟积极性。同时,以真实案例展示戒烟成效,树立榜样,吸引更多家庭加入无烟家庭建设。
南宁市通过此次公益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控烟模式,让更多家庭远离烟草危害,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线。同时,也以此为契机,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享的无烟环境,为健康南宁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