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特朗普近日放出强硬言论,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为普京设下50天停火的“最后期限”,但现实情况却是:战场上的乌军依旧密集轰炸,继续推进攻势,俄罗斯方面也并未理会任何外部压力,该打的仗一场都没少。种种迹象显示,普京并未将特朗普的威胁当回事。
普京之所以毫无顾虑,原因很简单:他深知美国如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手牌已所剩无几,尤其特朗普主导的“政治解决路径”早已陷入僵局。最初,特朗普曾试图通过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为化解俄乌冲突寻求空间,同时谋划拉拢普京在中东问题上与美方协调,甚至还设想过对华联合施压。然而,这一套算盘最终落了空。特朗普不仅没能从乌克兰危机中获利,反倒把美俄关系搞得比冷战时期还要紧张。
当前,美俄之间的敌意愈发高涨。有美军驻欧洲高层将领甚至扬言,要对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实施军事打击,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克里姆林宫强烈反应,俄罗斯方面立刻放话警告将动用核武器应对挑衅。显然,两国关系已经到了极度敏感的临界点,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擦枪走火。
从实质上看,特朗普曾以为只需略施压力,就能让俄罗斯让步、乌克兰妥协,轻松推动达成停火协议。但如今他发现,这场冲突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俄方死守现有战果,不肯在占领区问题上退让;而乌方则坚持,在收复全部失土前,绝不与俄罗斯签署停火协议。如此僵持之下,和平谈判根本没有突破口,谁也不肯率先低头。
更尴尬的是,特朗普在最初偏袒俄罗斯的策略也未能如愿。想通过对基辅施压,让乌方主动放弃领土要求,却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口拒绝。在欧洲盟友的全力支持下,泽连斯基不但没有屈服,反而在战场上表现得愈发强硬。这一局面使得特朗普不得不调整策略,将矛头再次转向普京,试图通过制裁和“最后通牒”迫使俄方停火。
但这条路走到一半就已经走不通了。俄军目前在战场上处于相对主动,特别是在东线的几个关键区域持续推进。此时要求普京主动收兵,无异于强人所难。于是,特朗普的“强硬手段”也只能沦为空喊。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特朗普在这场冲突中的作用已愈发边缘化。他曾计划借乌克兰军援搞一笔“军火生意”,却遭到欧洲盟国的冷眼相待,根本没人愿意出资购置美国装备替乌克兰输血。这让特朗普原本打算“借刀杀人、顺手牟利”的算盘彻底落空。
不仅如此,眼见自己在施压普京方面无计可施,特朗普也无法在乌克兰问题上施展拳脚。他本可以选择彻底撒手不管,置身事外。然而,乌克兰掌握的丰富能源和矿产资源,是他无法放弃的战略资产。特别是在西方对俄多轮制裁失效、莫斯科几近“抗压免疫”的当下,特朗普想在这盘棋局中有所斩获,就只能另寻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便是乌克兰现任总统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的政治立场注定了他无法接受任何以割让领土为代价的和谈方案。乌克兰大片土地是在他执政期间失守的,如果他现在同意停火,就等同于承认失败,这将严重损害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因此,只要泽连斯基还在台上,乌克兰就不可能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
这一逻辑也正是特朗普目前考虑“更换乌克兰领导人”的核心动因。据美国媒体爆料,白宫内部已开始讨论对乌克兰进行强制政权更替的可能性。有美国官员甚至直言,若特朗普下定决心,泽连斯基将被列入“必须离场”的名单。如果他拒绝交权,就将被“强制移除”。
可以想见,特朗普眼中的“解决之道”,并非通过外交谈判取得共识,而是通过换人来换立场——只要换上一个没有“收复失地包袱”的新总统,自然更容易接受妥协,也更有可能与普京达成某种形式的停火协议。届时,所有之前卡住谈判进程的难题或许都能迎刃而解。
然而,这一设想仍面临诸多变数。泽连斯基在乌克兰国内拥有广泛支持,其领导的战争宣传体系早已将“绝不妥协”塑造成民族共识。贸然更换总统不仅在国际舆论上引发巨大争议,也可能在乌克兰内部引发政治动荡。
俄乌战局已经陷入泥潭,和平遥遥无期。特朗普想要“翻盘”,却发现自己已无牌可打。而真正的症结,在于俄乌两国都不愿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只要这种僵局持续存在,无论是制裁、施压,还是政权更迭,恐怕都难以撼动战局的根本走向。对于特朗普来说,真正要“解决乌克兰问题”,恐怕比他竞选时喊的那些口号难得多。
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